首页> 学院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9日 浏览次数: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源于1958年设立的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和1962年设立的有色合金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成立较早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2009年9月,昆明理工大学整合校内材料学科相关资源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学院下设金属材料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系、实验与资源共享中心等“5系1中心”教学机构,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3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现建有金属先进凝固成形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精尖涂层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绿色铝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共建)、云南省光电材料及器件国际联合实验室、云南省金属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稀贵金属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柳百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左铁镛院士专家工作站等2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此外,学院也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之一。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云南省和学校确立的重点学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系列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材料学科1981年获得铸造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1999年分获材料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西南联合研究生院硕博招生单位(清华大学联合培养),2022年获批云南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特色学科,2023年获国家工程硕博士专项试点。材料科学学科ESI于2016年进入全球前1%,2018年进入全球前5‰,2023年11月进入全球前2.20‰,2024年9月进入全球前1.74‰。

学院现有教职工166人,其中专任教师144人,教授54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2人;博士生导师74人、硕士生导师164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青年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云南省云岭学者、云南省产业创新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85人次;建有7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目前,在册学生2536人,其中本科生1307人,硕士研究生1032人,博士研究生197人,其中攻读各类学位留学生25人。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和办公用房面积约26000平方米,配有Gleeble热模拟机、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6台)、扫描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联合系统、纳米压痕仪、3D打印机等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固定资产2亿余元,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立足云南省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主要从事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材料先进成形及控制、光电功能材料、先进涂层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660余项,科研规模4.71亿元,科研经费到款2.96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89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1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75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部级科技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等奖励20余项。

学院立足学科、地缘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学院已与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奥地利科学院、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著名大学和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工作。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承袭昆工人“坚韧不拔、赤诚报国”的红岩精神,坚守“立足边疆,服务有色,锻造人才,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线,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快推进“双一流”创建,将学院建成在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材料科学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成为国内先进、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电话:0871-65109952  邮箱:clxyxsb@163.com  邮编:650093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材料楼6楼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