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解锁百年誓词碑现代化密码,青春挺膺促民族团结进步——材料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解锁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背后蕴含的现代化密码,调研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践经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实落地,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团队由学院党委张景攀书记、学院学工办、学院团委教师带队实践团队,于7月25日至7月31日前往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磨黑镇、普洱市、六顺镇等地开展实践调研及志愿服务活动。

7月21日,材料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景攀、学院党委副书记游昕、学院团委书记戴金珂、学院学生会主席团及全体实践团成员出席,开展行前动员大会及行前安全教育活动。

7月25日,材料学院民族团结促进实践团队由学院党委书记张景攀带队,与宁洱县委纪晓龙、宁洱县文旅局、文管所负责人一同在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园进行交流调研座谈。本次交流活动,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桥梁,进一步加强了材料学院与云南普洱市宁洱县的联系。双方表达了今后可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的理论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全面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解锁百年誓词碑背后所蕴含的现代化密码,为实践团队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材料学院民族团结宣讲团将记录的点滴录制了微团课视频,并与宁洱县西城社区工作人员、誓词碑志愿服务者一同重温了普洱民族团结碑誓词。

7月26日至27日,实践团队到达宁洱镇西城社区开展“党建+团建”社区志愿服务实践。由社区马应思书记带领实践团队调研了西城社区民族团结示范点——利民小区、凤鸣小区、印刷厂小区。小区内有675户1358人,各楼栋、单元均有各民族分布。西城社区积极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氛围。实践团队向当地居民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及调研问卷填写。

材料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还为西城社区20余名暑期托管班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材料科学知识科普活动,发放精心制作的材料科普知识手册,讲解材料科学海报,与学生们进行问答互动,并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物。

7月28日上午9时,实践团队到达那柯里茶马驿站社区进行重走茶马古道活动。“世界的茶马古道,从云南普洱启程”——社区讲解员老师为实践团队介绍了那柯里茶马驿站的发展历史。并同那柯里村党总支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陈应荣主任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当地红色历史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交流学习当地乡村振兴促民族团结进步方法举措。

7月29日,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杨丽坤故居、思普革命纪念馆和普洱市博物馆追寻普洱红色印记,重温思普革命峥嵘岁月。

在普洱市博物馆,主要参观了民族展厅、普洱茶博物馆展厅、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在讲解员老师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对于普洱地区各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力量。

7月31日,实践团队到达大象精品咖啡庄园和普洱曼歇坝精品咖啡庄园进行参观学习,讲解员老师首先带领实践团队深入咖啡种植区,了解通过咖啡产业与农文旅融合的模式,聆听咖啡产业“从种子到杯子”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考如何帮助咖农和社区实现增收致富。遴选实践团队普洱咖啡体验官、推荐官,看云南咖啡,为什么能代表中国。

殷殷嘱托暖人心,携手奋进增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激励各族儿女携手奋进。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材料学院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这一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体系,创新实践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互动体验、情境浸润等多样化实践方法,打造讲好一块丰碑故事、办好一期宣传推文、做好一次志愿服务、上好一节思政课、开办一次科普讲座、组织一次主题实践“六个一”特色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创新“党建+民族团结+N”教育模式,突出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锋作用,体现材料学院学子以专业技能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担当。

供稿:戴金珂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电话:0871-65109952  邮箱:clxyxsb@163.com  邮编:650093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材料楼6楼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