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金属材料中化学短程序的识别、强化效应及应用”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7日 浏览次数:

近年来在中/高熵合金中发现的化学短程序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研究聚焦。短程序是凝聚态物质中原子尺度结构的基本特征,特指近邻原子在数目、类型及空间排列方式上的规律性。为了厘清金属材料中化学短程序的识别以及研究的意义,2025年6月24日云南省新进粉体材料创新团队邀请了中南大学“升华学者”宋旼教授以“金属材料中化学短程序的识别、强化效应及应用”为主题,总结了近5年化学短程序的研究进展。学术报告包括宋旼教授团队在化学短程序的表征与识别,以及化学短程序对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才巨教授主持会议,学院相关领导、师生共同参与了这场学术盛宴。

图1. 李才巨副院长主持学术报告

宋旼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积淀,首先揭开了金属材料中化学短程序的本征特性技术,围绕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三维原子探针(APT)在识别金属材料中化学短程序的优点和劣势向参会的师生详细地介绍了其本人所在团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学术报告中,宋旼教授用生动的实例将化学短程序具象呈现,采用电子显微学和计算模拟方法研究金属结构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与结构演变。研究表明,通过成分调控可在轻质高强钢中获得高体积分数的化学短程序,实现钢在低温塑形变形过程中位错运动的范式改变,从而大幅度提升轻质钢的低温力学性能。宋教授研究团队以其独特的科研敏感性和判断下,悄然开创了尖端科技探索微纳结构力学的边界。

图2. 宋旼教授在向师生做学术报告

在报告尾声,宋旼教授与现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李才巨副院长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宋旼教授的报告,称其不仅系统解读中/高熵合金中的研究平静,更深刻揭示了金属材料中化学短程序的研究意义,有效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点燃了投身关键材料研究的热情。

科技办 刘亮供稿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电话:0871-65109952  邮箱:clxyxsb@163.com  邮编:650093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材料楼6楼

关注公众号